“文化出海”须有新思路新模式
时间:2024-12-26 19:21:06来源:光明日报

 过去,我们从海外引进大量文化产品来丰富国内文化市场。这些引进的文化产品,丰富了国人的文化生活,拓宽了人们的视野。同时,一些国际知名文化企业进入中国市场,也带来全新的产业发展理念和文化服务模式。如今,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,世界渴望了解中国,中国也需要讲好自己的故事以改变外界的刻板印象。因此,在中外文化交流中,我们不仅要“引进来”,更要“走出去”。

  悠久的历史、灿烂的文化是中国文化“走出去”最大的底气。比如,北京中轴线、春节今年接连申遗成功,彰显了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,也增强了我们对外传播中国文化的自信心。同时,我们也应该明白,“文化出海”与工农业产品出口不同,它侧重于精神、价值观、艺术审美以及生活方式等层面的对外传播,旨在让世界了解中国的历史传承、民族精神等深层次内容,这决定了“文化出海”不能照搬照抄工农业产品的出口方式和出口路径,而须有新思路、新模式。

  “文化出海”属于文化交流范畴,文化交流最重要的是要促进民心相通,而促进民心相通一定要引起民众情感的共鸣。日前在法国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举办的“中国·唐——一个多元开放的朝代(7至10世纪)”展览,展示了大量印刻着西方人物面孔的唐代文物,引起当地观众的极大兴趣,不仅让他们看到中国艺术品的独特魅力,也让他们认识到中西文化交流源远流长。所以,这不是一次简单的展览,而是一次文化观念的交流和心灵情感的对话。

  近些年,在“文化出海”中,我们在文艺作品、文化产品选择上,越来越懂得抓住外国观众的兴趣点、关注点、兴奋点,取得了不错的效果。比如,舞剧《咏春》抓住外国民众对中国功夫的兴趣点,“穿透”文化壁垒,在伦敦演出12场,吸引近1.3万人次观演,受到英国主流媒体及观众的广泛关注与好评;舞剧《西游》主打外国人比较熟悉的《西游记》IP,在巴黎演出结束后,现场掌声经久不息,深受当地观众欢迎;电影《孤注一掷》在蒙古国所有大型影院上映,电影《又是充满希望的一天》成功参加海外多个电影节,都取得了不错的传播效果。

  随着中外交流的扩大,“文化出海”的主体也不断增加,其中文化企业扮演着重要角色。文化企业如何在“文化出海”中更好发挥作用?

  文化企业要深刻洞察海外观众的文化需求,依托新技术、新应用、新场景,持续开展跨国文化交流合作,创新“文化出海”模式。

  文化企业要努力推动中外博物馆在艺术品展览、展示以及创作方面的合作,探索跨国文化交流的有效路径。在此过程中,不仅要推动中国艺术品创作在题材、内容、形式、语态上寻求突破,还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,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巧妙结合,赋予中国特色艺术语汇以国际化的表达方式,让世界能够全面领略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。

  文化企业要推动中国文化产业在国际上建立自己的价值体系。为此,不仅要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产业集群,还要构建更加科学公正的艺术品评价体系,进而推动外国文化界对中国艺术品价值的认知和认可,为海外流失文物顺利回归创造有利条件。

  文化企业要整合各方资源,实现优势互补,拓宽中国文化艺术品在海外市场的传播渠道。在这方面,保利文化与美高梅已签署《文化艺术项目总体合作协议书》,双方将结合各自优势,为中国艺术博物馆提供高品质的展览策划和艺术品展示服务。此外,双方联合打造的“保利美高梅博物馆”也于日前在澳门开馆,将架设起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互鉴的桥梁。

  文化企业在推动“文化出海”过程中,还可以通过与国际知名文化机构、旅游企业等深度合作,共同策划实施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艺术项目,积极探索“文化+旅游”“文化+科技”“文化+教育”等跨界合作模式,推动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,实现各方共赢。在这方面,保利文化近些年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。比如,多次举办“国际游学演研”活动,围绕巴黎奥运会、中澳友好交流等主题,受邀举办中法国际合唱团联排联演、青少年国际展演、悉尼新春盛典、中德国际艺术节等一系列文化活动。这些活动不仅为青少年提供了宝贵的出国表演机会,还借力于外部合作伙伴推动中国文化“出海”,促进了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,也培养了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年轻艺术人才。目前来看,这种模式是成功的,为中国文化“出海”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。

  过去,我们的“文化出海”在对外传播力、国际影响力方面存在诸多短板,缺乏讲好中国故事的文化产品,无法形成清晰的中国文化符号,使得许多外国观众对中国故事的理解存在偏差。随着全球性的数字文化平台的大量涌现,“文化出海”有了更多渠道。文化企业要提升数字化运营能力,善于运用数字化平台向世界推介中国的优秀文艺作品、优质文化产品。

  具体而言,要利用好各种网络平台,加大向外国观众推介中国优秀影视剧、短视频作品的力度,并提高市场定位的精准度,对不同人群进行个性化内容推介,提升用户体验,激发外国观众对中国文艺作品、文化产品的兴趣。同时,文化企业也要积极构建数字文化平台,开发数字文化产品,推动文化数据共享,努力打造“文化出海”的新高地。在这方面,保利文化已在进行积极探索,比如采用裸眼3D全息技术,将收藏于保利艺术博物馆的圆明园兽首以数字化形式呈现,让外国观众不到博物馆也能参观文物,感受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。

  “文化出海”是向世界全方位展示中国形象的镜子,也是推动文明互鉴的重要引擎。随着“文化出海”步伐的不断加快,中国文化将以更加自信的姿态走向世界舞台中央。文化企业要结合自身定位,不断探索“文化出海”的新模式、新路径,积极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,为讲好中国故事、促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贡献自己的力量。

标签:

生活指南
  • 2024年我国能源自给率保持在80%以上

    国家能源局局长王宏志近日表示,2024年我国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和绿色

  • 青海省进出口持续向好 增速逐月攀升创新高

    西宁海关16日发布数据显示,青海省进出口持续向好,增速逐月攀升创

  • 西藏林芝:旅游经营、林下资源等成当地民众“致富法宝”

    来源标题:西藏林芝:旅游经营、林下资源等成当地民众致富法宝每年

  • 国际象棋世界冠军赛丁立人先拔头筹

    新华社北京11月25日电 中国国际象棋协会消息,2024年国际棋联国际

  • 土地市场出现部分回暖迹象 专家预测未来趋势→

    近期,受各项房地产利好政策持续释放的影响,一些城市的土地市场活

  • EST关店,花王求变

    花王集团旗下又一美妆宣布关店。11月11日,北京商报记者获悉,花王

  • 陈东升在《经济日报》发表署名文章 《寿险业如何做好养老金融文章》

    11月11日,泰康保险集团创始人、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陈东升在《经济

  • 业界学者古城热议城市更新的可持续生命力

    第九届西安城市复兴论坛9日举行。该论坛以拥抱变化,城市更新的可持

  • 四川炉霍:特色产业“多点开花” 激活乡村振兴“一池春水”

    中新网甘孜11月6日电 题:四川炉霍:特色产业多点开花 激活乡村振

  • 台风“康妮”强度增强 浙江调整防台风应急响应为Ⅳ级

    今年第21号台风康妮已于30日早晨由强台风级加强为超强台风级,根据

  • 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惠及高原群众(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)

    本报记者 袁 泉 徐驭尧走路终于不疼了!拉着西藏那曲市人民医院

  • 特写:郑钦文的眼泪

    中新社北京10月6日电 题:特写:郑钦文的眼泪中新社记者 国璇郑钦

  • 中网联发布首批优质直播间名单 117个抖音直播间入选

    9月27日,中国网络社会组织联合会(以下简称中网联)、中国国际商会主

  • 环球视点!A股海南自贸区、保险板块周四走强

    中新社北京9月12日电 (记者 陈康亮)中国A股海南自贸区、保险相关

  • 全球消息!德国工业工会威胁罢工,要求为工人加薪7%

    据外媒报道,德国最大的工业工会IG Metall要求企业为该国汽车、电

  • 视讯!​西平县柏城三里湾小学开展“示范引领 共研共进”教研活动

    在这清风送爽、丹桂飘香的金秋时节,西平县柏城三里湾小学为了进一步打

  • 民生
    • 12月24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7.1876元 下调6个基点

    • ​西平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展“反对浪费 崇尚节约”宣传活动

    • 中外诗人角逐“放翁杯” 致敬爱国诗人陆游诞辰899周年

    • 勤廉文化广场落成--青里乡村振兴再添新亮点